解锁更多学习技巧!
已收到您的需求,将会在24H内和您联系

【教资笔试热点】教育萌芽阶段中国古代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2021-01-19 14:06:25 来源: 上岸鸭公考 责任编辑: 锦鲤
各地最新职位表+历年真题汇总+免费刷题1v1

教育萌芽阶段主要是在原始社会结束,古代社会开始的阶段,这时候教育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在此时间中国产出的一批杰出的关于教育的代表人物,而他们的一些教育方法和专著也是教资考试中考察的重点。

教育萌芽阶段中国古代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1)《学记》——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学记》提出以下教育原则和方法:

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

④“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⑤“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①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性相近,习相远也”。

②关于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

③关于教育的目标:“学而优则仕”。

④关于教育的内容:《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⑤关于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孟子

①教育思想基础——“性善论”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

②教育目的——“明人伦”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

(4)荀子

①教育思想基础——“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之生也固小人”,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

②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起伪”。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③教育过程闻-见-知-行

《荀子•儒效》中讲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意思是听说比不听好,见到比听说好,知晓比见到好,实践比知晓好,学习的最终就是实践,实践了,就明白了。

(5)墨家的墨翟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为“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墨子提出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即“三表法”。

(6)道家的老子和庄子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老子》一书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第一,文化堕落论;第二,人性“复归”论;第三,“绝圣弃智”论。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倡议不要用人力去改变自然。

【例题单项选择题】(2015下半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

C.《大学》D.《师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注重“学—思—行”的思想。这句话选自《论语》。故

B项正确。

A选项,《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

C选项,《大学》出自《礼记》,其中心思想是提出了大学教育的“三纲领”“八条目”。

D选项,《师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代表作,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对

教师的作用和地位的说明。因此答案选B。

获取更多教师资格备考相关考点知识整理,关注高顿上岸鸭!

相关阅读

【教资笔试复习热点】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有哪些?

【教育教学与知识】古代教育有哪些特征?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教育的起源有哪些


版权声明: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上岸鸭公考”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上岸鸭公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lihui@gaodun.com,电话:400-600-8011),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 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
相关文章推荐
手机重要信息预约提醒
预约服务类型
公告预约提醒
报名时间提醒
考试时间提醒
成绩预约提醒
请选择考试类型
国考
省考
事业单位
国企招聘
银行招聘
军队文职
选调生
公选遴选
教师招聘
教师资格
警法
农村信用社
三支一扶
获取验证码
已阅读并同意高顿教育《用户信息保护及隐私协议》。
点击预约
公考信息咨询

欢迎加入高顿公考信息咨询

及时掌握公务员考试信息

......

己有7810名同学加入学习群

提示
请输入手机号
确定

注册

获取验证码
注册
提示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