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最头疼的部分是哪一块了?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常识判断这一部分!常识部分考察范围广,涉及考点多,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该怎么着手复习。而时政这一部分更是让大家非常迷茫,甚至有考生可能直接选择放弃。今天上岸鸭公考小编要告诉大家,时政复习不能仅仅是死记硬背,掌握时政考法才是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2023国考时政的考法吧!
一、常规考查
时政的常规考查还是以文件、新闻的原文为主,以直接考查的方式,考查同学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例如2022年国考涉及的“七一勋章”获得者与其先进事迹、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新举措即是时政的常规考查,需要同学们对重点内容进行记忆。
二、引申人文
国考题目的题干可以从时政切入,但考查的知识点未必是时政的内容。例如,在2022年国考中,有一题的题干引用了总书记关于信仰、信念的表述:“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但该题并未考查时政知识点,而是引申考查了“信仰、信念”相关的名句。由此可见,涉及重要革命人物的名言、诗句也是我们复习的方向之一。
三、引申科技
有些题目的题干涉及到科技相关的时政。例如,有一题的题干内容是“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如果按照常规的时政备考逻辑,该题题干考查的知识点大概率应为:最新的珠穆朗玛峰高程为多少,但本题考查的是珠峰高程测量背后的科技知识。类似的,涉及高新技术成就的时政新闻,也比较容易引申相关科技常识,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引申马哲
马哲题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就是名言警句类,考查名言警句背后的哲学原理。在2022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考试中,考查了这样一道题目,题干引用了“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以考查其哲学原理。所以我们在学习时政的同时,应注意讲话中引用的古语、名言等,这种知识点可能会涉及哲学原理、作者、出处等相关考查。
由此可以看出,时政在考察时,出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家在复习时一定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注意科目之间的融会贯通,把握好时政的命题方式和方向,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同时多思考、多总结。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上岸鸭公考”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上岸鸭公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lihui@gaodun.com,电话:400-600-8011),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