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 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变迁

2021-04-16 15:50:10 来源: 上岸鸭公考 责任编辑: 徐佳音

国考常识判断的考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考察以客观题为主,总数量维持在20道题,具体会考察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环境、自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上岸鸭公考为各位考生带来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变迁。

13.jpg

一、世卿世禄制

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二、察举制

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即察举制,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两汉的察举,主要是以“德、才”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以孝廉为重要考察科目,所以人们也常说“举孝廉”。

三、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三国时开始实行,隋朝时被废除。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后期,由于中正官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等级森严的局面。

四、科举制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1)隋朝: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表现在:一是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二是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三是唐玄宗时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的发展。

(3)北宋:科举制的发展与改革

北宋初年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严格了考试程序,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并成为定制。第二,简化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第三,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第四,扩大录取名额。

(4)明清:科举制的僵化

明清科举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明朝的科举制与前代不同主要表现是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文章机械的分为八个部分,被称做“八股文”。

(5)清末:科举制的废除

1898年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下诏“废八股改试策论”,戊戌变法失败后,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自此,在我国实行达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结了。

以上就是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的分享,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题请继续关注上岸鸭公考【上岸鸭公考】(www.gwy.com),任何备考疑问欢迎咨询!

相关阅读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学会管理有多厉害!你看看唐僧就知道了

行测常识积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常见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
查一查
我能报考什么职位?
全国
请选择类型
国考
省考
一键查询合适岗位
提示
请输入手机号
确定

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